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簡介

中心及黨支部負責人

中心主任:李箐  中心副主任:蒲健、方淳    【院黨(2024)02号】

支部書記:李真  支部組織兼紀檢委員:方淳  支部宣傳委員:李箐    【院黨(2024)09号】


6774澳门永利“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新型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研究工作,涵括锂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燃料電池、電催化、锂硫與锂空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态電池等,承擔了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科技部“863”專題和重點課題、科技部和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等10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企業合作項目。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建有一支由知名教授領銜,老、中、青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11名、副教授6名、副研究員1名,講師1名,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級人才2名,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獲得者4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

 

動力與儲能電池課題組(課題組長:黃雲輝)

動力與儲能電池實驗室成立于2008年,以6774澳门永利、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實驗室現有教授(博導)4名、副教授2名、講師1名在讀博士研究生16名、碩士研究生20餘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锂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下一代電池、固态電池、安全電池與電池安全等。實驗室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科學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面上及青年基金、科技部863項目、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企業橫向課題等;實驗室共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IF大于10的論文200餘篇、ESI高被引論文50餘篇、熱點論文10篇,引用3萬餘次,授權和公開發明專利40餘件。锂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電池快充關鍵技術、電池健康狀态超聲檢測技術及設備等一批成果已實現成果轉化和應用。實驗室成立十年來,共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餘名,其中已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中80%赴美國、歐洲等(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佐治亞理工大學、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馬裡蘭大學等)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已有12人晉升為教授,獲國家青年人才計劃6人。儲能用高性能複合電極材料的構築及協同機理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和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基于協同傳輸機制的新型下一代電池關鍵材料” 獲2020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燃料電池研發中心課題組(課題組長:李箭)

6774澳门永利燃料電池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發電系統、SOEC高溫CO2還原和電解制氫等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開發,擁有先進的SOFC/SOEC研究平台。中心教師包括李箭教授、蒲健教授、池波教授、賈禮超副教授、顔冬副教授。入選湖北省創新團隊(2011),擁有湖北省清潔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先後承擔了50多項國家、部委及省市等科研項目,包括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和國際合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3項重點)及湖北省技術創新重大項目、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及企業委托項目。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申請中國專利24項,其中15項獲得授權。中心研究成果多次被《科技日報》等媒體報道。





 

 

锂離子電池實驗室(課題組長:韓建濤)

6774澳门永利锂離子電池實驗室成立于2014年,現有團隊成員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7人,在讀研究生11人。團隊依托于6774澳门永利,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锂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固态電池等儲能體系中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及功能性電解液的創新,并通過實驗室特有的譜學表征(原子對分布函數)進行機理分析。圍繞當前儲能領域重大需求及技術難點,實驗室承擔并參與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在研、參與科技部863重點項目1項,在研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申請美國發明專利1項,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0餘項,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針對锂/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成果已實現成果轉化和應用,力争發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儲能器件。


 

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課題組長:胡先羅)

本團隊主要從事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針對锂電池、超級電容器領域的關鍵材料的界面穩定性調控、電荷輸運機制、極端環境耐受性等核心科學問題,設計與合成新型功能材料,可控構築與組裝微納米結構,在原子與分子水平上重構與精确控制表面/界面,發展具有高安全、高比能、長壽命等特性的锂二次電池與超級電容器,開拓儲能器件在極端環境條件全天候服役的新功能與新應用,促進材料、化學、物理、能源、電子等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電化學功能材料與器件課題組(課題組長:李箐)

6774澳门永利電化學與功能材料團隊成立于2016年,隸屬6774澳门永利、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專注于功能材料在“氫能經濟”和“碳中和”等國家重點發展領域的應用,主要研究氫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CO2電還原等重要電化學能源轉化過程中的關鍵材料和器件,以及相關電催化過程的催化劑設計和反應機制探究。同時依托6774澳门永利-衆宇動力氫燃料電池聯合研究中心等平台開展産學研合作。目前已在SCI英文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7篇), Angew. Chem. Int. Ed.6篇), Adv. Energy Mater. 6篇)等IF > 10期刊近50篇,被引用8500餘次,2篇論文入選ESI熱點論文,1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布朗大學,加州州立大學,韓國蔚山科學技術大學,台灣同步輻射光源等研究機構保持着長期合作交流關系。目前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6人,在讀碩士7人。課題組網站:http://echem.mat.hust.edu.cn/

首頁上頁12345...11下頁尾頁

Copyright © 版權所有  6774永利(澳门)有限公司-Baidu百科

Baidu
sogou